11月14日下午,三号楼6楼小礼堂迎来了我校与南汉二陵博物馆签订馆校合作共建的第一次活动。活动邀请了南汉二陵发掘亲历者、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张强禄教授为18级、19级开设历史课程的部分班级讲述了一次一波三折的发掘经历。彭文斌副校长、文化艺术部刘睿琼副部长、历史老师谭杏芳、宋立晖、吴可等与学生一起聆听了张教授的精彩讲座。
南汉二陵于2004年发掘,被评为了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其出土的青瓷罐和釉陶罐,为研究广州五代十国陶瓷器提供了实物资料。其中康陵则与历代陵寝制度有所不同,为研究中国古代陵寝制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材料。在对康陵、德陵的位置,以及墓主人的身份和下葬年代确定过程中,考古人员们所经历的一波三折,则是广州考古工作不懈考证、不断探索的真实写照。
通过张教授的讲述,同学们不仅仅了解南汉二陵发掘后的艰辛和曲折,还跟着张教授的脚步,通过历史文物发掘,重新认识构建南汉国历史,并就五代十国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与评价进行了探讨,此外还延伸到了如何看待唐宋变革之际的贸易文化交流等等。考古工作不仅仅是发掘文物这么简单,最重要的是通过发掘历史实物,去验证历史文献,又通过考证历史文献,为考古工作作出新的方向,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历史文物考古工作。
作为馆校合作共建单位,接下来,我校将与南汉二陵博物馆就如何把课本内容、教学设计与博物馆资源相融合,更有针对性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情感的熏陶,开展一系列更深层次的交流探索。
撰稿/摄影:宋立晖

张教授在为我校学生授课

领导嘉宾、师生合影